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大数据时代网络反腐新特点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2-11-06 00:39:45   浏览:11661次  

导读:2012年9月21日,在一场重大交通事故现场因微笑引发全民围观的表哥杨达才最终被解除陕西安监局局长一职,让人唏嘘不已,就连新任局长也战战兢兢,感觉周围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这无数双眼睛就是大数据时代下无孔不入的网络监督。 近年来,因网络监督落马的...

  2012年9月21日,在一场重大交通事故现场因“微笑”引发全民“围观”的“表哥”杨达才最终被解除陕西安监局局长一职,让人唏嘘不已,就连新任局长也战战兢兢,感觉“周围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这“无数双眼睛”就是大数据时代下“无孔不入”的网络监督。

  近年来,因网络监督“落马”的官员不在少数,比如周久耕、韩峰等等,一些地方官员更是“谈网色变”。公众通过网络监督官员与现实中的制度反腐形成良好互动,网络在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笔者以“杨达才事件”为例,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反腐的新特点。

  大数据为网络反腐提供便利的“信息来源”

  “大数据”这一概念渐渐被国内学界所知晓。不过目前学界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定义,工科研究人员偏好使用这个概念,而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对此稍微有点迟缓。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机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所谓“大数据”,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用中国先哲“至大无外”的思想来形容,较为准确。总结起来,大数据大致有三个特点:其一,最为突出的就是信息庞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即从1000G级别到100万G级别);其二,载体丰富、形式多样,包括网络日志、图片、音视频等等;其三,价值密度低,这是由“大”造成的“稀释”作用,许多数据是重复的或者没有价值的,因此需要“去冗分类、去粗取精”。

  大数据时代,由于海量数据的存储,使得网络犹如一个巨大的“信息蓄水池”,而这些信息是碎片化并且是无序排列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关键词”等形式,将大数据变成小数据,从而使得信息有序排列,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在“杨达才事件”中,我们以“杨达才、安监局”为关键词,就可以获取大量相关的信息。

  中国工程院李国杰院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数据背后是网络,网络背后是人,研究网络数据实际上是研究人组成的社会网络”。实际上,大数据为网络反腐提供了一个非常庞大并且可以便利索取的“数据库”和“信息来源”,这里有许多地方官员数据库,包括他们的最新动态和历史活动足迹。

  大数据时代刺激并鼓励网民的“掏粪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场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在大数据时代,“掏粪运动”有越演越烈之势,这有赖于大数据时代获取信息的便利。

  大数据时代,信息是杂乱无序的,但可以刺激广大网民“掏粪”的热情。碎片化的信息(或图片或视频),看似没有任何意义和监督功效,但是相关信息的集纳,并发现这些信息的共性和个性,就能起到很好的网络监督效果。单个的独立的与杨达才相关的信息,比如一张图片、一段视频等等,恐怕会淹没在网络众声喧哗之中。但是,必须肯定的是网络监督的主体,也就是广大网民。正是因为网民进一步围观以及他们的“掏粪运动”,一件普通的事件也容易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拔出萝卜带出泥”。

  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监督,需要发挥网民的积极性,将淹没在众声喧哗之中的信息,重新“打捞起来”。在“杨达才事件”中,网民从这位官员身上“搜”出了各种名表。截至2012年8月31日,杨达才被网友发现的名表总数已达11块之多。其中高级手表 5枚,每块价值万元以上,最高达20万40万;此外,网友指出他的皮带和眼镜价钱不菲。网友围观的热情所带来的“掏粪运动”值得纪检部门去思考,是否可以发挥广大网民这种积极性去开展反腐工作?因为反腐倡廉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场“人民参与的战争”。

  大数据时代反腐线索发现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杨达才事件”,是一个微笑引发的腐败案。一张再普通不过的新闻图片,被细心的“信息搬运工”发现,这位官员竟然在车祸现场微笑。旋即引起网民围观,继而被扒出佩戴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又因回应言辞欠妥陷入诚信危机,再因眼镜、皮带等昂贵饰物被接连曝光催生腐败疑云,直至因涉嫌严重违纪被撤职。

  大数据时代,网络反腐线索发现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矛盾突出,全民进入围观时代。在千万网友围观面前,现实中再强势的官员也会变成弱势。官员不恰当的言行举止,都有可能引发网络围观效应,能瞬间激起网民“拍砖”热情,在虚拟社区所形成的巨大的舆论漩涡,并投射到现实社会中去。杨达才在特大交通事故现场,一个非常特殊的情景,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是线索发现的必然性。而杨达才在特殊的情景下微笑,于情于理都不恰当,火眼金睛的网民怎能放过这个噱头。

  从“替谁说话”局长到“微笑哥”杨达才,由于言行举止不当遭到网民“围观”的官员,乌纱帽被摘的例子已有多起。可见,官员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网民时不时的监督。俗话讲,“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身正不怕影儿斜,官员们大可不必认为网络就是洪水猛兽,从而“战战兢兢”。网络监督更像是一面镜子,促使自己谨言慎行,更好地执好政、用好权。

  结 论

  应该说,现实的反腐机制仍然不够健全,而网络反腐却弥补了现实反腐工作所面对的困境,是现实反腐机制的有力补充。

  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网络反腐也存在一些问题。大数据也意味着有一些信息可能是虚假的。广大网民和纪检部门应该提高自身对信息的判断力和鉴别力。

  随着新的传播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特别是PS之风的盛行,图片造假、图文张冠李戴的现象可能会层出不穷,并可能演变成为新的舆情。最近微博论坛中热议的“持钞票炫富女子”,有网民发现与通山县县长胡娟相似,但湖北省政府微博予以辟谣。

  从网络爆料官员腐败到问题的解决,通常经过“发帖爆料网民围观传统媒体介入纪委调查”这四个阶段,纪检部门的工作往往是比较滞后的,这是一种新的情况。这就要求纪检部门工作应该将重头放在判断消息真伪以及强力问责官员上。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在惩治腐败问题上的作用有目共睹,反腐倡廉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纪检部门更需要借助于多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便捷快速的工具,将反腐斗争寓于广大网民之中,发挥亿万网民的积极性。同时,纪检部门更应该时刻保持一种清醒独立客观。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