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48小时:大数据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应对雅安地震?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3-04-21 18:03:01   浏览:14129次  

导读:下午,看到我的新浪微博中几乎都是关于雅安地震的消息,其中不少还是我认识的人在转发各种信息,让我无法不动容。而微信里真的是冷冷清清...

下午,看到我的新浪微博中几乎都是关于雅安地震的消息,其中不少还是我认识的人在转发各种信息,让我无法不动容。而微信里真的是冷冷清清埃这个时候觉得新浪微博不商业化又怎么了,起码它在让很多人关注雅安地震后每一分每一秒发生的事情。

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叫做《48 小时》。48 小时或者 72 小时是地震后救灾的黄金时间,而我想到一个问题,48 小时内普通人能为灾区做些什么呢?看到满屏的消息,我真的想做些什么,但除了几天后的单位捐款,还能做些什么呢?先把我在新浪微博中看到的正能量的信息整理一下。

首先,壹基金第一时间又是勇敢地进入到震区,而很多网友对红十字会进行了杯葛。我想说网友们能不能长点心啊,先让专业机构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别追究他们发挥了 100% 还是 10% 的力量,因为救灾的黄金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其次,我看到太平洋保险公司启动了应急机制,可以无保单理赔。还有一家名叫安图的小公司组织北京的农场主准备为灾区募捐。腾讯和百度等已经完成了首批捐款。政府高层和军方也迅速赶往一线。之前,我看到过民政部前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写的一本书——《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方法》。我知道政府部门是有一整套救灾机制的,在汶川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得到了国际机构的肯定。

但是,我忽然觉得这仍然是不够的。因为,在救灾中明显缺乏一种社会化机制,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而不是看看新闻报道,而是行动起来。比如,更多网友发的微博信息可以汇总到救灾的指挥部门进行数据分析。然后有关部门把更多的数据提供给公众,形成更有效的自组织,而不仅仅是靠政府在救灾。我们的政府部门缺乏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思维,和第一时间对社会化组织的动员能力。这肯定会影响到救灾的效率。

救灾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但这不等于不能群策群力。我不知道地震局的微博此时此刻正在做些什么,但是当这么多人都在关心雅安地震,完全可以让更多人来加入行动。在 48 小时内,一定要让信息充分流动起来,才能大大提高救援效率。否则太多的人是旁观者,甚至有少数热心人“关心则乱”,不专业地走到一线反而会添乱。这不是一场演习,而是一次实战。我忘记了上次参加地震演习是在小时候的什么时间。

总之,这次地震过去后真的应该加强地震教育了。尤其是让普通人知道,在地震发生后 48 小时内到底应该怎么做。在互联网专家看来,每一个人和每一次人的活动,都是一组数据。我希望看到一个超大的屏幕,知道各种数据如何在救灾中流动。这不是为了知情权,而是我相信这样一定会更加有效率。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